撰写导师管理制度无从下笔?四大关键给你启发—导师的发展和培养体系
基于导师学习地图,人才发展工作者既可以对导师的培养学习内容进行整体的规划,确认合适每个主题的学习形式,如线上学习、课程面授、任务历练等,并统一开展学习内容的系统开发或外部采购,也可以基于不同导师制项目的需求和目标,选择当期所需的学习主题,并匹配合适的学习形式,形成针对某一项目给予某一导师群体赋能的培养项目。针对选定的学习主题,可组织内部专家进行学习内容开发或在企业外部进行课程内容采购等。从每个项目中累积不同主题不同学习形式的内容资源,最终也能夯实企业内部导师的学习资源,逐步丰富企业内部导师的学习内容。
导言
在利益相关方对导师制项目的实施达成共识后,紧接着是项目准备阶段的个关键内容: 编写导师管理制度和设计导师制项目。导师管理制度是以制度的形式确认和颁发的,是企业在导师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总体原则,具有相对长的影响力和作用。导师管理制度的作用对象是企业导师库中的所有导师。设计导师师制项目则是为某一具体的、有周期的、有特定目标的项目而定下的规则和行计划,其影响力和作用仅限于特定的项目,时效相对短暂,作用对象是被选拔进入某导师制项目的导师群体。
下面先谈谈导师管理制度。人才发展工作者作为导师制项目组织和实施的责任人,在导师制项目开展之前,必须想清楚怎么选拔导师、哪类人合适做导师:明确在导师带教辅导过程中,对他们有什么要求和行为规范:打算如何培养导师,使他们胜任甚至成为优秀的导师;思考需要用什么方法考核、激励及保留导师。这些内容都包含在导师的选、用、育、激励管理制度中。编写导师管理制度,可以在制度层面规范导师的管理,最终保障导师制的有效实施。
另外,因为在大部分的情况下,企业中都以兼职导师为主,所以更加需要一个专门的制度去管理、激励导师,并指导导师开展带教辅导工作。同时,随着导师管理制度的发布和宣贯,也能让全体员工清楚地了解成为导师的资格标准、角色职责、行为规范、管理流程、发展通道、激励措施等,一方面可以扩大导师制项目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吸引、招募更多更合适的人才成为导师。在大多数企业,导师资源紧缺、导师带教辅导时间紧张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这方面的制约因素甚至会成为导师制项目是否能在企业顺利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从制度层面规范和宣导导师的选、用、育、激励,是企业开展导师制项目的必要步骤。
导师的发展和培养体系-育
在导师管理制度中,与任用管理制度平行的是导师的发展和培养体系。清晰的导师发展和培养体系可以让入库后的导师明确其所在级别,并了解作为导师的发展通道、发展方向和学习内容。
导师的发展通道
企业可根据自身的业务规模、对导师数量的需求及导师库中的导师人数来定义导师的层级。一般而言,根据导师的能力水平和可承担与导师相关的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可以把导师分为初级导师、中级导师、高级导师和资深导师 4 个级别。在某些企业中,除了这 4 个级别,还另外设定了特约导师,他们一般是企业里的高管,不具体担任特定员工的导师,但他们在辅导的经验和专业上水平都非常高,可以给其他导师做定期或不定期的带教辅导知识、经验和技能分享。一些企业比较注重导师的从业经验、专业资质、岗位职级、近期业绩达成状况等,认为这些要素也应作为导师的任职要求,企业可根据实际需求制定任职要求。
导师的认证
导师第一次被选拔入库后,一般可被认定为经过选拔的初级导师,即可颁发初级导师资质证书。对在库导师的晋级认证,同样可通过资料审核、面试或公开竞聘等方式进行。在晋级认证中,需要注意根据不同级别导师的要求,重点测评候选导师在传道、授业、解惑 3 方面的技能,也需要着重考察候选导师在过往担任导师期间曾经参与的与导师相关的工作表现。
建议基于导师能力模型和不同级别的导师要求,开发不同级别、不同考评方式所对应的测评工具,如资料审查表、面试评估表、竞聘评分表等,并对评估人员进行相关赋能。这样就能让导师的认证更系统,更有依据,也更专业。
很多企业管理者会产生个疑问!给带教导师颁发证书很重要吗?什么时候颁发合适呢?
在大多数企业中都有师带徒的传统和土壤,特别是新员工加入企业后,其上级或部门中的业务骨干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新员工的“师父”,他们经常把新人带在身边,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承,并为新员工答疑解惑。而这些“师父”,从未被正式地认证或聘用为导师,也没有得到任何认证证书或聘书。随着人才发展工作者对导师制的认知越来越深入,企业开始思考导师认证的事情。但是,应该什么时候颁发证书呢?是选拔了就颁发,还是培训后再颁发,抑或是经过培训知识测试、导师技能演练、带教辅导内容开发成果验证之后再颁发呢?
以上问题的答案视企业导师制开展的成熟度和状况而异。导师制开展成熟度较高的企业,有条件通过完整和科学的选拔程序,对候选导师的相关知识、技能进行全面测试和评估,向符合条件的导师颁发认证证书。而导师制开展成熟度稍低的企业,参与培训的情况、课后作业(如带教手册) 的质量、训后的知识测试和技能演练就可能成为导师选拔、测试和考察流程的一部分。这样,企业就会在培训后经过一系列测试,对合格者颁发认证证书。有的企业导师数量不足,候选者只要符合部分条件,就直接被认定为导师,再组织导师赋能培训来帮助他们掌握导师方面的技能。因此,各家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衡量和决定哪个时间节点是最适合做导师认证的。
需要指出的是,建议企业区分导师认证证书和聘书的用途。导师认证证书可作为导师库管理导师的工具,而对于为某一导师制项目聘用的导师,则可颁发导师聘书。
导师学习地图
为了帮助导师掌握相关技能并持续提升,人才发展工作者可根据企业内定制的导师能力模型和对不同级别导师的要求,开发导师学习地图,解决导师在什么阶段学什么、怎么学、学多久的问题,在加速导师成长的同时,更能让导师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提升路径,认识到成为导师在能力提升上的收获,促进导师价值的升华。
基于导师学习地图,人才发展工作者既可以对导师的培养学习内容进行整体的规划,确认合适每个主题的学习形式,如线上学习、课程面授、任务历练等,并统一开展学习内容的系统开发或外部采购,也可以基于不同导师制项目的需求和目标,选择当期所需的学习主题,并匹配合适的学习形式,形成针对某一项目给予某一导师群体赋能的培养项目。针对选定的学习主题,可组织内部专家进行学习内容开发或在企业外部进行课程内容采购等。从每个项目中累积不同主题不同学习形式的内容资源,最终也能夯实企业内部导师的学习资源,逐步丰富企业内部导师的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