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如何打造一场有效培训?5分钟让你了解与培训不可分割的“黄金搭档”!

互联网时代,无论培训管理者将一场培训设计得多么精彩绝伦、荡气回肠,培训的参与度依然要“用脚说话”,即到底有多少学员会选择这次培训,或者是自愿而不是被组织强制要求参与培训。从这个角度而言,培训的效果必然由使用者/需求方进行评价。这样的做法,看起来会使培训工作赤裸裸地曝露在阳光下,实际

       互联网时代,无论培训管理者将一场培训设计得多么精彩绝伦、荡气回肠,培训的参与度依然要“用脚说话”,即到底有多少学员会选择这次培训,或者是自愿而不是被组织强制要求参与培训。从这个角度而言,培训的效果必然由使用者/需求方进行评价。这样的做法,看起来会使培训工作赤裸裸地曝露在阳光下,实际上却体现了对客户的尊重。


培训“无用”?需求定位是关键

       培训管理者应似雷达侦测般地探寻业务痛点,真正确保需求调研与交付环节全程联动。所有培训“无用”,80%的问题出于需求定位。培训项目是人才培养在学习端的落地形式,自然,它的源头、起点即为业务客户。因而,在设计培训项目时,就应依赖源头进行思考,或走向业务后台管控,或涉足前线亲自了解。不过,要厘清项目的源头,具体形式多样,培训管理者可以发布口头或书面调研、收取各部门的OA通报,以及定期参与业务会议等。

       值得注意的是,客户需求并非一成不变。对此,我们不仅要在年初制订培训规划时对接客户,还应保证日常与他们的沟通,以便掌控培训运营的工作方向,并结合其意见随时调整、完善。

       从事培训工作多年,我坚持把业务领导者、部门员工视作内部客户。企业之所以花钱成立企业大学,并雇佣培训人员,显而易见,是希望通过培训解决业务遇到的各类问题。因此,我尝试运用一种紧贴业务的培训管理思路——“前台打分”。所谓“前台打分”,顾名思义,让业务部门的领导者给培训工作评分。


双向评分两不误

       具体实施时,结合在培训绩效考核端的思考,我们把业务客户对培训成果的认可,也叫“点赞”情况,当做一种评价手段。类似大家在超市购物,会被邀请填写“商品质量调查表”一样,我们亦可制作一张“前台打分表”(见图表)。一方面,我们按照固定频率让业务单元(前台)给培训团队打分,并占培训考核50%的绩效分值;另一方面,由领导者或人力资源管理者(后台)为其打分,也占相同的绩效分值。由此,就实现了培训的前后台打分相结合。同时,前者主要根据业务客户的认可度来评分;后者则是从职能的专业角度进行落实,充分体现了培训项目运营与业务的紧密联系。

1683771514379.jpg


职级对等需重视

       诚然,实时维系客户十分必要,那么,培训部门该安排谁来对接、对接应获取什么成果呢?我们可以梳理出与业务客户日常对接的五大沟通渠道,包括业务单元的高管、中层、基层干部、业务讲师、学员等。就常态培训的对接工作而言,“职级对等”非常重要。在此过程中,作为管理者,我倾向于扮演“参与人”的角色,并根据对接难易程度逐级授权员工。这样,不但保证了职级对等,也方便培训管理者有效分配精力,还能放权下属、加强其能力锻炼,可谓“一举三得”。

       倘若培训管理者和业务领导者之间,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的沟通,足以充分确认该阶段业务客户对培训工作的“点赞”情况。通常,我会采用百分制进行评价,在遵循简单、易操作原则的前提下,也可有其他创新的反馈方式。

       选择“前台打分”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培训项目的设置、实施以及评估,始终围绕业务开展。同时,由于业务领导者关注的是培训能否解决问题,而培训管理者看重的是用何种技巧解决了问题,将二者有效联结,可以打造出助力培训项目运营的“黄金搭档”。

 

       换言之,培训项目到底有多专业,应是业务领导者和培训管理者共同说了算。另外,“前台打分”机制还能有效地推动培训团队多去业务部门“串门”,既在业务上保持了联动,也便于情感上融为一体,从而真正地服务好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