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培训》—打破边界, 探索企业大学内外共生之路

当前企业大学在未来几年内的发展规划仍然是优化对内服务、探索对外赋能模式双轨并行,整体趋势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企业大学在对内与对外服务的行政主体划分上,表现出两种明显的态势。一是对内与对外服务的行政主体完全切割,互不影响,即存在两块牌子。如华润大学承担对内人才培养,华润商学院则负责对外

当前企业大学在未来几年内的发展规划仍然是优化对内服务、探索对外赋能模式双轨并行,整体趋势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企业大学在对内与对外服务的行政主体划分上,表现出两种明显的态势。

一是对内与对外服务的行政主体完全切割,互不影响,即存在两块牌子。如华润大学承担对内人才培养,华润商学院则负责对外输出;华为大学服务企业内部员工,而华为全球培训中心则作为面向客户的重要窗口,为其提供培训服务。

二是对内与对外服务混为一体,即仅存在一块牌子,如功夫大学、新奥大学等。


在对外赋能的探索上,不少企业大学跃跃欲试,不是在规划中,就是已经走在对外赋能的路上,试图打破企业大学边界,由对内服务逐步转向服务于产业价值链,赋能企业生态圈。但总体而言,企业大学对外赋能仍处于摸索期,大多还未形成成熟的体系。


理清对外赋能的“四类诉求"

为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对外赋能?因企业发现产业的边界已被打破,正逐 渐消亡,企业必须融入到生态系统中,与产业链上下游、同行企业或其他企业开展深 度合作,这时企业大学对外输出是一项必然选择。虽都在探索对外赋能模式,但不同 企业对外赋能的诉求各不相同,主要分为四类:

• 基于企业发展战略与业务需求,赋能供应链上下游

• 将内部产品对外输出,接受市场检测,寻求外部客户的认可,然后回归企业内部,优化内部产品与服务,如华润燃气学院以“练兵”为目的对外市场化运作。

• 做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成为行业人才输出基地,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 以盈利为导向,成为企业的利润中心


拆解对外赋能“三大要素"

在探索对外赋能模式时,最基本的是界定清楚三个问题,即“服务的目标群体是谁”“服务的方式有哪些”以及“输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从访谈结果来看,当前大部分企业大学在这三个问题上都有较为成熟的想法,且部分企 业大学已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赋能的目标群体

大部分企业大学赋能的对象聚焦于企业的终端客户、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与 同行企业,考虑到输出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与可复制性,仅有少部分企业大学选择将产 品面向全社会开放。

赋能的主要方式

调研发现,大多数企业大学选择以标准课程输出、接待企业参访、举办会议/论 坛/沙龙等交流活动的形式向外赋能。

输出的核心内容

从访谈结果可知,目前企业大学对外输出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企业历年沉淀的管理理念与经典实践

• 行业典范与特色业务(如国际化、数字化、智能化等业务)的知识与经验,如京东的物流与电商、立邦的家装建材、绿城的代建,以及TCL的精益与智能制造等

• 人才培养相关的实践经验


跨越对外赋能的七道关卡

虽然,越来越多企业大学正筹谋从后台走向前台,从事务走向经营,探索对外赋能模式,但在真正落地实施后,诸多隐藏的难题,阻碍了企业大学推行的步伐。通过访谈,总结先行者的实践经验后发现,只有先跨越以下七道关卡, 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外赋能。

获取高层与企业大学团队成员的支持:能否获取高层的支持与团队成员的认同,是开展对外赋能的第一道关卡。

明确价值定位:明确对外赋能的目的,是支持战略、获取利润还是制定行业标准?

拥有内容创造与生产能力:输出的内容是否历经多年沉淀、实践与验证?能否持续不断地输出产品?产品的可借鉴性与可复制性如何?

储备充足的优质师资:是否集合了一批既能对内授课,也能对外输出知识和经验的专家?

具备企业品牌影响力:包括外界认可度、品牌持久性、企业生命力。

具有一定的获客能力:企业大学团队成员是否具备营销能力?企业本身是否拥有庞大的客户量,可以从业务客户入手推广培训服务?

匹配相应的制度保障:制定规范且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对外赋能举措能运作成功的基础。